第123章 两方之争(2 / 2)
若说一举拿下国君之位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国君破釜沉舟拿下国师以后,目前兵力异常强盛。
宁王没有危机感是不可能的,当初拿出三万兵力给祁鸿,国君自然是看在眼里。
国君怎会让宁王这个巨大的威胁存在呢?
只不过是一开始三足鼎立,还算是平衡,互相牵制中寻求到了平静。
三方都在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为的就是为了后来的一战有更多的筹码。
三方中有一方先出局,那么决战之日就不远了。
宁王清楚的知道当初国君只给祁鸿三万兵力,是为了试探自己的深浅。
国君想看看宁王如何选择,是选择保住祁鸿,那么必须要出兵。
若是为了夺位的话,他便可以不暴露手中的兵力。
宁王毫不犹豫的拿出三万兵力给祁鸿,国君算是松了一口气。
她知道只要宁王拿出了兵力,那么夺位之战就得往后延。
只要有时间,国君便有了韬光养晦的机会。
吃下国师势力以后,国君便有了底气与宁王正面对抗了。
宁王当初只给了祁鸿三万兵力,他心里也是有算盘的。
他不是不知道只给三万兵力给祁鸿,那么这场战斗定会有些辛苦。
西戎士兵的战力,他也不是没有见识过。
毕竟,西戎和北辰一直以来都是宿敌。
作为皇家子弟的宁王无论如何,对西戎都比祁鸿要了解。
三万兵乃是其中的界限,若是超过了三万,国君便多知了宁王的实力。
宁王思索过后,才拿出了三万兵力。
只不过祁鸿这场战斗必然是要辛苦的,但宁王无论如何都没想到祁鸿会落到生死不明的地步。
他无法不后悔,自己当初为何只给祁鸿三万兵力。
若是再加三万,这场战斗便立于不败之地,祁鸿怕是早已安全归来。
宁王想或许自己的选择错了,但若是当初再加三万兵力,那么被国君吃下的,很有可能就是自己了。
所以说当初的三万兵力也已经是宁王对祁鸿所有的支持了。
祁鸿自然也是心知肚明,他当初看父王拿出三万兵力才如此的感动。
因此,在战场上祁鸿才想速战速决。
时间太长,他怕宁王会有危险,三足鼎立,莫说三万兵力了。
就算是一万兵力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祁鸿在权术之中浸润良久,自然对其中利害关系了然于心。
宁王知道现在自己岌岌可危了,祁鸿生死不明,自己最信任的队伍都奔向了青灵关。
而目前手上的兵力虽然不比国君少,但武功上乘的精英部队是不多的。
此次寻找祁鸿,自然是要信得过的人,宁王怕奄奄一息的祁鸿会被人暗害。
宁王不能保证,现在在青灵关寻找的部队中,没有国君的人。
青灵关临近西戎,再加上地势广阔,树林茂密,不是武功高强如何深入其中?
故此,宁王虽然人数众多,若是真正与国君对抗的话,他并没有必胜之心。
而且,很有可能会落入下乘,和国师一样,落得一个谋朝篡位的罪名。
目前看来,国君是想要打着他谋朝篡位的旗号除掉宁王。
若不是宁王手中兵力众多,再加上与国师一战吃下的兵力,还没有完全的令他们心悦诚服。
若是他们不完全的服气,国君怕之后的战斗,他们成了捅刀子的哪一部分人。
若是如此,还不如直接剔除要来的痛快,至少不会内忧外患了。
身为国君,自然是习惯了众人的朝拜与臣服。
再加上这位国君可是蛰伏了许久,无论忍耐力,还有承受力都是难以估量的。
宁王没想到,自己和儿时的兄长居然有此一战。
宁王乃是当今太后的亲生儿子,而国君只是太后的养子。
在身份上国君本就有先天的不利,但是两人也是有纯真的童年。
宁王想到当初国君为了救自己也算是拼尽全力,到处因为后宫争斗。
自己被皇阿玛的宠妃推去湖中,乃是国君救了自己。
当时国君还是宁王的哥哥,宁王将他视为亲生兄长,也从未介意他并非母后亲生。
宁王现在想来或许当初他救自己不过是为了夺得母后的喜爱,与自己的信任。
那只不过是讨好的手段而已,是自己太过天真。
看不明白其中的关窍所在,以至于最后接替国君之位的并非是自己都不知道。
他本以为自己身为皇后亲生嫡子,必定是国君的顺位继承人。
没想到荣登大宝的居然是自己一直仰赖的兄长。
他一直记得国君曾说过,“自己从来没想过与你争夺国君之位。”
宁王还记得国君说过,“若是你做了国君,那我就是你的左膀右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