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老索尼清账了(上)(1 / 2)
第799章老索尼清账了(上)
“咳咳”
乾清宫,西暖阁,龙座旁边的孝庄白虎,轻咳一声,试图压住下面的惊爆喧嚣。
下面的重臣,基本上都是武夫出身,尤其那个鳌少保,瞪着牛眼子,愣是把小皇帝康熙,吓的不知所措。
是的,兵权最大的巨头鳌少保,最是关心钱粮的问题。
听到这个消息,整整少了800多万两,就直接质问老索尼,户部是不是搞错了,算错了。
“诸位王爷,爱卿”
“稍安勿躁”
“索尼大人所说的,是确切的数字,不存在弄虚作假”
“据哀家所知,这个数字,也是户部车克大人,反复统计了好几次”
这个孝庄白虎,侍奉过三个皇帝,一个皇父多尔衮。
不出意外,她自己就是资深的政治老玩家,当然清楚钱粮的重要性。
所以说,这个财政收入,别说是老索尼提供的,孝庄本人也会派人,亲自查验户部。
更何况,老索尼是她的政治同盟,是娃娃皇帝的亲家,更应该站出来大力支持。
这时候,就必须告诉下面的大佬,这个数字没错,绝不可能弄虚作假。
“索尼大人”
“继续吧,说一说开支问题”
撇下一众反应强烈的大佬,孝庄继续开口,示意老索尼,继续说下去。
没错,说完了财政收入,那就要说财政支出了,这才是完整的财政报告。
如今,大西南的朱雍槺皇帝,回师云南,开始大力整顿朝廷,储蓄国力,伺机东征北伐。
同样,今晚的紫禁城,注定也是一个难眠之夜。
是的,国力、国势和国运,这些东西,很难让人琢磨透彻,更是无法预见未来。
但是,如今的局势,大明国势上升,满清国力下降,确实是有很明显的征兆。
因此,这帮满清的皇帝和大佬们,才会坐在一起,心平气和的开会,总结问题,讨论国策问题。
大家都清楚,也可以预见,如果大清国不做任何的改变,肯定要出大问题的。
“咳咳”
再次听到点名支持的老索尼,也没有在意众人的质疑,只是轻轻的咳了两声。
过了今晚,这个四朝元老,就要59岁了,黄土都埋到颈脖上了。
年轻的时候,他们都在关外,生活在黑山白水的老山里,苦寒之地,吃苦挨饿。
如今,到了晚年,自然就是一身老病了,咳嗽也是老毛病,跟肺痨鬼似的,无法彻底根治。
“回禀陛下,太皇太后”
“诸位王爷,同僚们”
“老夫在这里,先申明一点”
“从先帝三年开始,一直到今年”
“本朝的财政,就是入不敷出,历年也是没有盈余的钱粮”
身正不怕影子歪,再次开口的老索尼,把历年的老账都翻出来了。
是的,满清入关的时候,南征北战几万里,所向无敌,缴获了一大堆钱粮。
否则的话,他们也不会如此大方,直接废除了三饷,那可是上千万的财政收入啊。
但是,后来就不行了,南方的朱明余孽,勾连闯王系和大西军,死灰复燃,怎么杀都杀不完。
没多久,大清国的财政体系,就出现了大问题,入不敷出了。
迫不得已,他们这帮满清杀胚,又开始暗地里,征收三饷,加派更多的盐税杂税。
但,即便是如此,财政还是不够用,年年下来,都没有一个子的盈余。
是的,大清国的军队,太多了啊,养活不了。
满蒙八旗,三大异姓藩王,汉军旗,这些都是精锐,月饷至少2两以上,还要配备米粮。
出征在外,行军打仗的时候,还要拨付行饷和口粮。
更多的兵马,则是绿营兵,至少也有五六十万,都明军杂牌改编过来的。
这些绿营兵,在明末的时候,空饷漂没一大堆,直接吃死了崇祯王朝。
现在,投降了满清鞑子,日子照过,钱粮继续领,继续吃满清鞑子的皇粮,因为根本查不过来的。
所以说,养了那么多嫡系兵马的满清王朝,肯定会出现钱粮不足,除非剿灭了明贼余孽。
历史上,大清王朝,真正有结余,过上财政宽松的日子。
还是要等小皇帝康熙登基,彻底剿灭了永历的大西军,夔东的忠贞营以后。
现在,奶娃娃康熙,提前两年登基,明军更加强悍强势,满清的苦日子,那才是无尽无头的。
“今年的开支”
“还是老样子,主要的开支,是军队粮饷补给”
“全国的省州府县,驻防营、汉军旗和绿营兵镇,耗费粮饷2260万两”
“西征大军,满蒙八旗及扈从军队,耗费粮饷402万两”
“平西王,及其扈从的兵马,耗费粮饷500万两”
“京营八旗,扣除西征兵马,耗费粮饷400万两”
“关外满蒙八旗,耗费粮饷150万两”
“由此,五大类项,合计耗费钱粮3713万两”
古往今来,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打的就是钱粮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