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小说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 第232章 尘埃落定,谋划未来

第232章 尘埃落定,谋划未来(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考虑过了,我俩还是觉得先解决个人问题更重要。”

男知青脱口而出,显然已经下定了决心。

方唯没吱声,转而看向女知青,想听听对方怎么说。

“我也考虑好了,愿意和他结婚。”

女知青有点害羞,但态度一样很坚决。

方唯点点头,便不再多言,刷刷刷就给他们开了介绍信,然后递给了男知青。

“谢谢方支书,等我们结婚的时候,会给你送喜的。”

“好啊,我等着。”

两个知青拿着介绍信去了公社,方唯也懒得呆在办公室了,便起身去了竹器厂。

刚进厂里就看到了盘莲忙碌的身影。

盘莲已经开始上班,不过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要回家奶孩子,所以不管干啥都风风火火的。

“三哥,你怎么来了”

盘莲也看到了男人,便笑眯眯的走了过来。

“我来看看,你忙你的。”

方唯回应了一句,便在厂里转了一圈,随后才去了方平的办公室。

“老三,今儿怎么想起来来厂里了你先坐,我马上就好。”

方平正在修改图纸,这是一款新家具的设计图,他要做一点修改。

年后,温工一走、盘莲又生孩子,整个竹器厂就靠一个人撑着。好在一切都很顺畅,也没出什么问题。

方唯觉得大哥在生产管理方面很有天赋,厂里的事情基本上不用大队操心。

“你忙你的,我就是出来转悠一下,没什么具体的事情。”

方唯摆了摆手,随即离开了办公室,又去库房看了看。

库房距离厂区不远,里面堆积了大量的各色竹子。这都是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产自瑶寨。

看目前的数量,起码能维持三个月以上的生产任务,库存很充足。

随后,方唯便离开了竹器厂。

财务数据他不需要多问,厂里会定期上报报表,一看就知道是啥情况。

“咦又出啥事了”

他还没有走到大队部,就看到那边聚集了很多人。

队里一向很平静,这么多人像是在围观什么,那就肯定有事。

方唯赶紧走到跟前,喊道:“干啥呢看西洋景啊”

“支书,你快看,郑豹队长和几个民兵打死了一条大蟒蛇。”

站在圈外的社员扭头看到是方唯,便赶紧解释了一句,并同时让开了路。

方唯走进去一看,好家伙,底下躺着一条碗口粗的大蟒蛇。

郑豹等人得意扬扬站在蟒蛇的旁边,不让人群靠近。

“支书,今天育林队那边反映山上出现了一条蟒蛇,我带几个民兵去把这家伙收拾了。”

看到方唯,郑豹赶紧开口表功。

当地有蟒蛇的存在,这玩意一般不会下山,但偶尔也有闯进村庄的情况发生。

这家伙在育林区内出没,那肯定要清理掉。。

“做的不错,你们把蟒蛇赶紧处理了,不要引起围观。”

方唯夸奖了几人一句,然后让郑豹带人把蟒蛇处理了。

随后他就直接回到了家里,见关崇阳、孙道人和阿公正坐在院子里聊天。

“阿公刚喝了药,我们在这儿谈下白。”

孙道人手里的药材也基本上用完了,今天是最后一服药,煎好之后给阿公送了过来。

阿公喝完药之后,三个人就坐在院子里聊天。现在的时节还不算热,坐在外面很惬意。

稍后,盘莲也回来了,大家便进屋坐下开始吃饭。

大家说到最近各队结婚的知青都多了起来,都很感慨。这些知青也不容易,大好的青春都留在了农村,未来还不知道会怎样。

方唯当然知道未来的走向,但距离现在还很远。

“老爷子,我刚去了你那边吗,屋里没人,我一猜就知道你在支书家。我刚回来,给你带了点果脯,给你放这儿啊。”

大家还没在吃饭,于浩从外面走了进来。

他现在很少在队里出现,大部分时候都在外地奔波。搞销售就是这样的,很少有休息的时间。

于浩爱下象棋,这些年只要有空就会和老爷子下两盘,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而且这小子对阴阳风水很感兴趣,总是偷偷地向老爷子请教。

“于浩,还没吃吧坐下对付两口”

方唯和于浩打了声招呼,喊他过来吃饭。

“不了,雪琴已经在做饭了,我得回去。你们慢慢吃,我先走一步。”

于浩将手里提着的的一包东西放在了旁边,另一包东西递给了盘莲,不等对方拒绝便扭头就走。

方唯也不在意,当场打开,里面有一些果脯和干果。

两包东西都一样,一看就是提前准备好的。

“这小子,整天在外面跑,也学会这一套了啊。”

关崇阳嘀咕了一句,但看得出来,他其实也很高兴。

“老爷子,你这是打算将衣钵传给于浩了那你可得小心点,不要让别人知道,要不会很麻烦。”

方唯看着关崇阳,很认真的说了一句。

现在像什么阴阳风水,都属于封建糟粕,属于被批判的对象。关崇阳要是公然宣扬这些东西,他会很难做。

“这点事我还能不知道你放心吧,就算我收于浩为徒也会在私底下悄悄的进行,连你都不会告诉。”

关崇阳哈哈一笑,觉得方唯想多了。

他这一辈子见惯了风浪,知道怎么保护自己。

方唯便不再多言,他虽然不愿意接受老爷子的衣钵传承,但并不反对老爷子在私底下收个徒弟。

前提是不能宣扬,一定要保密。

下午。

方唯和郑虎等人商量了一下,要求各队改善已经成家的知青的居住环境。

队里会专门下拨一笔钱来做这事儿。

这个政策在知青当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管有没有成家打算的知青,从心里都很感谢大队、感谢方唯。

过了几天。

郑先发来到了下塘大队,找到了方唯。

“小日子那件事已经尘埃落定了,上级总体上支持你的做法,武主任身上的压力也就没了。”

郑先发告诉方唯,渡边原本是想利用投资打动上面,然后再借某些人的手向县里施压,目的还是为了方唯手上的杂交水稻育种技术。

渡边是个行家,对方意识到了杂交水稻的发展无限,因此就想掌握核心技术。

但是很可惜,上面达成了一致意见,我们自己的先进育种技术,绝不能外流。

这件事画上了句号,其结果让方唯感到很满意。

他很清楚,这件事之所以能反转,应该是自己上报的那份材料起了作用。

“这是大好事!队里本来就用不上投资,更不会让别人把咱们的看家本领拿走。”

方唯笑着点了点头,心情顿时好了很多。

郑先发和对方说完这事儿,便拉着郑虎去各地转了转。他同样需要了解各队的生产情况,眼见为实,不能总坐在办公室里看报表听汇报。

方唯没有他们,而是独自去了养猪场,到处看了看。

养猪场的母猪又快要产猪崽了,经过连续的培育,具有下塘大队特色的宁乡猪,也即将定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