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小说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 第261章 最后一关,蜕变

第261章 最后一关,蜕变(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楚琳琳,你的气色看着可不太好,要注意劳逸结合。上学的事情你别着急,我问过了,现在你的资料已经报到了地区招生办,等通知参加考试就行了。”

方唯知道楚琳琳最近很用功,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就提醒了对方一句。

另外,关于对方推荐上大学的事情也有了进展。

楚琳琳已经通过县里的审查,然后上报到了地区招生办,没什么问题的话,接下来会参加一个考试。

然后招生办就会和学员报考的大学对接,学校会进行最后的审查,通过之后就会拿到录取通知书。

可以这样说,楚琳琳的半只脚已经踏入了大学的校门。

“谢谢方支书,你也要注意休息,别总这么忙。”

楚琳琳嫣然一笑,便转身离去。

方唯感受到了对方发自内心的关心,但他真不需要休息,毕竟以他非人的身体素质,就是再忙碌十倍都能扛得住。

他随后去了办公室,拿上了当天的报纸便回到了家里。

“阿公,这都是新报纸,你慢慢看。”

方唯进屋之后就把报纸递给了阿公,此时,盘莲和大宝都还没回来。

阿公笑眯眯的接过报纸,然后坐在椅子上认真的看了起来。别看看老人家的年纪很大,但耳不聋眼不,每天都坚持读报纸。

看了一会报纸,阿公突然想起来一件事,便问道:“老三,插秧都结束了,你啥时候去寨里”

“我本来是打算明天一早去的,不过明儿打井队要到大队来打井,我中午吃过饭再去寨里吧。阿公,你有什么事吗”

“没什么,等回头我和你说点事。”

阿公笑着摇了摇头,然后用手指了指厨房。

方唯心领神会,看来阿公是想和自己说一下阿姐王竹韵的事情。

王竹韵帮忙带大了两个孩子,是家里的大功臣,方唯和盘莲都把对方当做亲阿姐对待。因此,方唯马上走到了院子里,示意阿公出去说。

“竹韵这孩子好强,这么些年一直都是一个人。现在小宝也一天天的大了,你和莲多操点心,看能不能给她介绍一个对象”

原来阿公是在操心王竹韵的个人问题。

实际上这些年盘莲没少探听阿姐的心思,只是对方没有再成家的打算,盘莲和方唯也没办法。

结婚这种事总是要自觉自愿才好,别人也没办法强迫她改变主意。

“阿公,你放心,有合适的我肯定会介绍给阿姐,成不成我就不敢保证了。”

方唯不想让阿公担心,便随口应付了一句。

当然,他说的也是实话,像这种事只能由阿姐自己拿主意。

“那就好,老三,你多操点心。”

老人家也不指望盘莲,自己的孙女是啥性格她最清楚,那孩子到现在都还不成熟。

阿公对方唯无疑是满意的,但有一点,他把盘莲保护的太好了,结果莲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方方面面还是那么的随意和任性。

有些事他只能托付方唯,因为在他看来自己的孙女好像不大靠谱。

“阿公,老三,你们站在院子里干嘛斌斌给你们送回来了啊,我就不进去了,还得回去做饭。”

这时,田桂领着大宝走了进来。

看到阿公和方唯站在院子里,她便让大宝进去,自己则转身离去。大部分时间,都是田桂帮着接送孩子,反正她在托儿所食堂上班,顺便的事情。

斌斌跑过来,围着阿公和方唯转了几圈。

阿公便从身上掏出来一颗给了对方,小家伙便开开心心进屋顽耍去了。

方唯和阿公也随即进了屋,不一会盘莲也回来了,身边还跟着小宝。

“我还以为你在厂里上班,小家伙在睡觉呢,结果是你把她领出去了啊。去哪儿了”

小宝也到了满地跑的年纪,方唯打算今年秋天就送她去上托儿所。

农村的孩子好养活,比如像大宝回来就到处跑,有时候还会去村里耍。两口子都不管他,只要不出村子、不去河边或者山上,一般都没事。

小宝没那么淘气,没人管她的时候她就安安静静的在屋里玩玩具。

“厂里不是交付了几套家具嘛,我去听听他们的反馈意见,顺便回来带着小小宝去转转。”

盘莲放开了小宝,给方唯解释了一句。

小家伙跑过来要爸爸抱,方唯只好抱着她去院子里转了一圈。

稍后。

家里开饭,吃过饭方唯把盘莲拉进了屋里,和对方说了阿公要给阿姐介绍对象的事情。

“你去探探阿姐的口风,她要是不反对咱们就帮忙张罗下这事儿。要是她实在不愿意,那就算了,免得白费功夫。”

“好啊,等这两天有空了我和她聊聊。”

盘莲没心没肺的回答了一句,显然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

方唯有点无奈,再次叮嘱了一句才作罢。

翌日。

打井队一早来到了队上,方唯陪他们到各队转了转,并带他们去自己标记过的地点看了看。

打井队一直流传着方支书会找水脉的传说,对于这些标记地点很重视,决定好好探查一下。

方唯让郑虎好好安排饭食,自己吃过午饭便去了瑶寨。

他来到寨里,首先就去看了试验田。田里的烤烟生长的不错,但个体和个体之间、不同品种之间还是有一些差异的。

“你们注意观察一下这几片的烤烟,如果后续的生长情况还是不好,就拔除掉。但有一点,要是个别的植株长势很好,那就留下来,哪怕有一株都必须要留着。”

天色渐暗,方唯才从田里出来。

他随后给照顾试验田的阿哥们交代了几句,便去了王松林家里。

他在忙活的时候,王松林已经过来喊了他两趟,让他晚上去家里喝酒。

翌日。

方唯仔细查看了稻种的生长情况,目前瑶寨还是在培育【农优58】粳稻稻种,也是全县唯一一家培育这种稻种的大队。

稻种通过收购部分全部外销,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寨里的副业发展不太均衡,养殖业一直发展不起来,但也能做到自给自足。高产经济作物的育种倒是做的不错,也给队里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竹子资源虽然很丰富,但外销的数量还是很少,大头是给下塘大队竹器厂提供原材料。

林业方面乏善可陈,倒是土特产越来越红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三哥,寨里的知青大部分都走了,剩下的这些估计也呆不了多久。所以,我们的劳动力还是不够,好在通了电,也购买了不少农机,要不然根本忙不过来。”

王松林一直跟在方唯的身边,他最近有些发愁,事情越来越多,但人手却越来越少。

瑶寨留不住人,到目前为止连一个愿意留下的知青都没有。

上面也很照顾在瑶寨插队的知青,有招工回城的名额都是先考虑他们,所以人都快走光了。

“山上地形特殊,不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因此要有所取舍。我合计,未来咱们的优势产业就是育种,再加上烤烟的种植,绝对能让寨子发展起来的。”

即便是修了路通了电,瑶寨的农业生产条件还是差了点。

方唯通过育种为寨里带来大量的收入,通过副业养殖和蔬菜的种植,努力做到自给自足。发展几年,就应该全面迈向富裕队了。

别的真不能要求太高。

“是啊,现在已经很不错了,人人都能吃饱穿暖,现金收入也不低,大家都挺知足的。”

王松林的心里很清楚,如不是因为有方唯,寨子还是过着省吃俭用的生活。

育种给寨里带来了大量的粮食和现金,是大家摆脱贫困的唯一道路。

实际上等国家的经济建设搞上去了,瑶寨更适合搞旅游业。

百年的瑶寨,留下了很多历史印记,还有不同于山下的风土人情以及诸多节日活动,肯定能吸引很多人来游玩。

只可惜现在的时机不到,连物资都要凭票供应,有多少人有闲钱去旅游呢

即便是有少数人有那个经济实力,也会选择去大城市看看。

中午。

方唯吃过了午饭就离开了瑶寨,返回了队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